技术分享
想念家乡是什么之情?思念家乡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魏晋南北朝是个“人的觉醒”的时代,重个性,重欲望、重感情,强烈的生命意识是士人内心生活的中心,文学是他们感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时代的人关注历史、关注政治,同时更关注自我,他们都重视自我情感的抒发。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世事瞬息万变,人命朝不虑夕,过多地关注政治往往会引来杀生身之祸,因此在“怀古鉴今”情感抒发时都表现得比较隐蔽。
很多时候,文人将对历史的和人生的关注投射到自我中。这时的登临怀古赋中就有很多个人情感的抒发,主要包括“思念家乡和“缅怀故人”。思念家乡是古人常有的情感。刘若愚先生在《中国诗学》中指出:“中国诗人似乎永远悲叹流浪和希望还乡。对于西洋读者,这可能也显得太感伤。
但是,请不要忘记中国的广大,从前交通的困难。在主要城市中高度文明的生活和远乡僻壤的恶劣环境之间的尖锐对照,以及在传统中国社会家庭的重要性与其结果对祖先的家根深蒂固的爱着。进而,由于是个农耕的民族且习惯陆地,中国人大体上显然缺少流浪癖。”
01个人情怀的抒发
刘若愚先生的这段话很好地点明了中国文他所论述的是诗歌,但文人们在各种文学体裁所抒发的情感是相通的。由于战乱的频繁和统治者的腐朽,离乡背井的情况时有发生,思乡在此时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一时期首先在登临怀古赋中表现这一情感的是王粲的登楼赋》,这篇名作古今研究者都对其爱不释手,对它进行过精彩评说,这里就不赘述。
景物是引发思乡的重要媒介,所以此类赋在叙事、写景、抒情三个部分中比较突出写景部分。叙事点明登临过程。写景既有审美功能,也有借景抒情的作用。抒情则直接抒发情感,在抒情部分一般会运用典故,利用历史与现实的相通之处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在王粲的《登楼赋》产生之后,即有束据的《登楼赋》,该赋基本上仿王粲之作,从结构、情感、景物描写都与王粲之作如出一辙,就连所用典故也相似,如“钟仪奏楚曲”,“庄舄操越音”。
远离家乡,心情惆怅,希望借助登楼以忘掉这种不畅的情感。但是,当登上高楼,他发现该州“实帝王之旧疆”,如今也还热闹繁华,依山傍水,庄稼丰收,人民生活富裕。但这篇繁华与祥和并不属于自己,反倒起了思乡之心。因为这些美好都是属于他人的,只有家乡的东西才是属于自己的,自然而然想起了家乡。又用“锺仪惨而南音,庄舄感而越声”的典故将自己与古人勾连起来,将思乡的情感变成古今通有的情感。
潘岳的《登虎牢山赋》,也是怀念故乡之作,长途旅行,人马需要休息,就在虎牢山稍作停留。在休息的空间,登上了虎牢山。征途中人乏马困,为何还要登上虎牢山呢?“眷故乡之辽隔,思纡轸以郁陶”,因为远离家乡,心中充满了郁闷的思想之情,它想借登山临水来解除思乡的痛苦。
第二段以远眺、游观、俯仰等不同视角写登山所看到的景物,又以“步”、“凌”、“登”、“览”、“眺”等动词表明登临的行为,言简义丰,既交代了登临的过程,有写出了虎牢山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征,同时也透露了急切登高、临远当归的心情。接下来就由远幽到近观,描写所到之处的景物。最后一段由所见到所感,抒发的思乡情感。
02归乡之情
将古今联系起来。最后的“归云”又反衬出急切的归乡之情。紧扣思乡之情,抒情、写景都围绕它展开。郭璞的《登百尺楼赋》是怀念家乡之作,不过是作于即将离开家乡之时,而非离开家乡之后。在青阳之季月,登百尺以高观。嘉斯游之可娱,乃老氏之所叹。抚凌槛以遥想,乃极目而肆运。情眇然以思远,怅自失而潜愠。
该赋也是由叙事、写景、抒情三部分构成。与潘岳的《登虎牢山赋》相比,郭璞的赋对于景物的描写更为简单概括,它只大略地描写了禹台、巫咸等景。这是由于是被迫离开家乡,已经没有欣赏家乡美景的心情和兴致,他登上百尺楼只是为了在即将离别之际能够再看故乡一眼,记住故乡的面貌。是还没有离开家乡即开始怀念家乡。对故乡景物描写着墨不多,而对家乡曾出现的历史人物介绍则毫不吝啬,历数了许多奇人高士。家乡的人文条件如此厚重,对家乡的留恋及其强烈。
然时局危难,这种留恋只能在眺望中暂存。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的个体意识被逐步唤醒,个性自由成为许多文人生活追求的目标。在追求个性自由中有许多与传统相悖的事情要面对,这时候,人们就需要一个志趣相投的知己朋友,朋友之间相互切磋,在交流中寻找支持,寻找力量。魏晋六朝文人重情,重友谊,在朝不虑夕的风云岁月中,人们更觉友人的珍贵。
友人的过世会给人带来极大的心灵震撼,他们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也有对自己命运的担心,因为友人的遭遇随时可能降临在自己身上。怀念故人之作主要有向秀的《思旧赋》,潘岳的《怀旧赋》。
向秀的《思旧赋》是怀念已故友人嵇康、吕安的。赋短小精焊,被鲁迅评为“刚开了个头却又煞了尾”。佘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後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
在赋的序中首先就追叙了自己与二人的深厚友谊,并对二位友人给与了高度评价,他们是可以真正交心的朋友。,接着写自己经过嵇康故居,目睹凄凉的景色,又听到笛声,这笛声其实是自己的心声。赋的正文反复吟叹,充满真情地怀念友人。
03友情的怀念
《黍离》、《麦秀》、李斯受罪等典故的运用加深了对友情的怀念和对朋友遇难的惋惜。将这极度复杂而真挚的情感浓缩在这短短的文字中,其原因正如鲁迅指出的,是害怕司马氏集团的迫害。虽对友人极为怀念,但他不能多说,因为自己也是如履薄冰,随时可能遭受嵇康同样的命运。悼念擎友,也是在担心自己,“遂援翰而写心。”
潘岳的《怀旧赋》是怀念已故岳丈杨肇及内兄杨元道的,杨肇不仅是潘岳的岳丈,并对其有知遇之恩。潘岳的人品向来为人所不耻,但在这篇赋中却表现了潘岳重情的一面。杨肇对可谓是恩重如山,他早年对潘岳就极度赏识,曾使潘岳名声大震。潘岳对这种知遇之恩铭记于心。
肇予亦与岳相亲爱在-一一个寒冷的风雪之日来到了杨肇父子的坟墓前,看到清冷落寞的坟前之景,一股悲凉之情油然而生。凭吊坟茔,抚今追昔,想起往日在杨肇的关怀下自己的风光。而如今却是只身一人,徘徊空馆,“涕泫流而沾巾”。杨肇之于潘岳,既是岳丈、朋友,也是恩人,这样复杂的关系使潘岳的怀念极度真实,应该说潘岳对杨肇父子的怀念情感是真挚的,态度也是诚恳的。
整个魏晋南北朝赋的发展,从文体特征来看是赋逐步诗化。赋的诗化主要表现在用韵更为讲究,赋的句式更为整齐,赋的篇幅更为短,小等。也就是说“不仅内容诗歌化,形式也逐渐融入五、七言诗句,使之诗歌化。”魏晋南北朝登临怀古赋情感特征与诗歌极为相似,它的发展正好表现出赋的诗化进程,其最典型的特征是在写作过程中融入诗歌的表现手法,使自身具有了诗歌的意境和诗化的结构模式。
04结语
魏晋南北朝赋的诗化始于东汉末的抒情小赋,如张衡的《归田赋》,情感成了作品的主体和灵魂。这一变化使赋与诗歌的“缘情”本质更为接近。魏晋南北朝登临怀古赋圭要抒发的一种带有理性的悲凉之情,这种情感通常是与景物融合在一起的。如前所述,魏晋南北朝的登临怀古赋蕴含了感伤的生命识。
而景物是沟通古今的媒介物,将感伤的情绪投射在景物中,使其中的景物带上了明显的悲凉色彩。时期的登临怀古赋中也有相得雄伟、明朗的乐景,但这样的景色大多数是虚构的,如孙楚在《韩王故台赋》中所描写雄伟壮观的韩王故台,但这其实全都是作秦的想象,事实是此时的韩王故台已经是“楼榭泯灭”。
又或者是作为反衬的手法出现的,最明显的是王粲的《登楼赋》中对登楼所见和邊融乐景物的描写,但这些都不属于,反而更增添了的思念之情。不管是以何种方式写景,魏晋南北朝的登临怀古赋都体现情景交融的特色。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想念那么美美的清晨是什么歌?想念那么美每个清晨歌词
“想念那么美每个清晨”是张碧晨所演唱的《开往早晨的午夜》这首歌。正确的歌词是:“曾像夜那么黑 每个清晨”。发行时间于2016年12月29日。
歌曲如下:
夜的星屑 不熄灭的夜
开往早晨的午夜
终将拥抱的季节
让我们变爱人 那么狂野
不划边界的原野
愈合抱歉的感谢
恰好的已足够
一吻一朵温柔
曾像夜那么黑 每个清晨
曾阻挡每个梦 每一道门
终于也可能 无限可能 自由发生……
这首歌给人一种黑暗中寻找光明的气息,早晨代表着阳光和朝气,午夜代表着霓虹和黑暗,开往早晨的午夜就像黎明前的黑暗一样,当清晨来临所有的阴霾终将散去,迎接希望的曙光。这就是青春,需要我们经历各种风雨和彩虹。
张碧晨——中国内地流行乐女歌手,1989年9月10日出生于天津市,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大学。代表作品有:《望》《凉凉》《时光笔墨》《年轮》《一吻之间》《开往早晨的午夜》《白芍花开》《时》《幸好有你》《渡红尘》《我只是慢慢走远》《一直很安静》《年少轻狂》《不要忘记我爱你》等歌曲。
主要成就有:2016亚洲新歌榜年度盛典年度媒体推荐歌手奖、亚洲新歌榜年度盛典年度媒体推荐歌手奖、2016MusicRadio中国Top音乐盛典内地年度最受新人奖、第22届东方风云榜音乐盛典最佳新锐歌手奖、第23届东方风云榜音乐盛典全民选择女歌手、2017亚洲金曲大赏内地最受女歌手奖等荣誉。